联系我们
学院地址: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火炬广场北街一号88038威尼斯
邮编:102209
电话:010-69731022
网址:
新闻动态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动态 >>
未毕业月收入过万:大学生教学楼屋顶种蘑菇



   5人都是重庆三峡学院生物科学技术专业的大四学生,21岁的汪正周是发起人。2009年,汪正周从四川达州考进三峡学院,那时就有创业的想法,种蘑菇也是他提出来的。

  “读书是一回事,创业又是另外一回事,总想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。”昨天,汪正周告诉重庆晚报记者,曾经想过养殖,但风险太大。两年前回家干农活,突发奇想,想结合所学专业创业,既不用土地又不养动物,于是选择了投入较小的项目———种蘑菇。

  汪正周说,这个想法跟父母一提,爸妈一听和农业有关就反对。“他们觉得念了大学怎么又回去务农,有些不理解。”

  没有父母的支持,汪正周在大一大二时抓紧课余时间累积资金,两年下来挣了1万6千元。后来,汪正周创业的想法得到了曾毅、韩志义、冯杨、向丹丹4位同班同学的响应,再加上老师的支持,校方还免费将教学楼顶批给他们作为蘑菇基地。

  技术哪里来

  教生物的老师

  给他们当指导

  去年春节后,汪正周和同学们开始了创业路。在教学楼顶上种菌,从未种植过菌类的几位同学开始查书籍,咨询老师。作为创业技术指导,教《微生物》课程的刘仁华老师介绍,这个项目还成为了该校国家级创新创业实践项目。

  汪正周坦言,菌种播下后,每天都在期待中度过。“大约一个月后,200多个菌包长出了指头大小的蘑菇,由于技术不到家,只是长出来了,产量很少,不过还是让我们很激动。”为庆祝小蘑菇长出来,5名同学采摘下来,煮了平菇肉片汤。

  之后,5个大学生一边学习,一边扩大规模,从最初的200余包种到了6000多包,产量达到平均每天150斤。

  丰收背后也有几次濒临绝收。今年5月,万州长达半月的阴雨天气给食用菌带来了黄枯病。大棚里近四分之一食用菌绝收。摸索中,几名大学生又学会了病虫害防治,还发表了相关论文。

  销路哪里找

  早起运往菜市

  没课就自己卖

  每天清晨大约4点过,这几位同学就起床了。他们跑到教学楼楼顶,将长出的菌采摘,清洗装好,运到附近的市场。如果当天有课,他们就直接批发给菜市场的商贩,然后回学校上课。如果当天没课,摆摊卖完食用菌才回校。

  “批发每天能挣300元钱,自己卖能有400多元。”汪正周说,平均每个月算下来,也算个万元户。

  第一次卖菇,几个大学生还有些不好意思。成员之一的向丹丹回忆,眼看半天没人来买,旁边的好心菜农帮忙吆喝。后来,菜市场的叔叔阿姨知道了这群大学生,都对他们竖起大拇指。

  “当初投入的两万多元成本早已收回。如今挣的钱,大家存了起来,准备下一步扩大规模。”都是大四学生,其他同学忙着找工作,他们几个却打算继续创业———种植食用菌。

  汪正周透露,他们打算在万州九池乡的一个村子租用10亩地,预计种植平菇、蘑菇、金针菇、杏鲍菇、草菇、灵芝等。而教学楼顶的那些食用菌,他们打算明年毕业前夕移交给学弟学妹们。

  向丹丹:

  岗位多少不重要,能力才是关键

  也许,大多数的女生都期待稳定而没有风险的生活。我也是一名女生,创业也挣扎了很久。两年来,虽然很苦,但苦中有乐,看着我们种植的菌种一天天成长,临近毕业,我也舍不得放弃,想伴随它们一起成长。大学生就业压力大,可能今后还会越来越大,有的同学说,先找个坑占着。但是我认为,岗位多少不重要,能力才是生存的关键。

  汪正周:

  工作什么时候都能找,创业需要勇气

  大四了,别人忙着找工作,我们忙着继续研究楼顶的菌种,它们也将成为我未来一段时间的事业。边种植,边积累经验技术,相比在固定岗位工作,或许会承担风险,或许更累,但会收获更多。即便今后再去找工作,我相信我不会处于劣势。工作什么时候都能找,而创业需要勇气和激情。

Copyright © 2006-2010 .All rights reserved 88038威尼斯(中国·VIP认证)检测中心·BinG百科 版权所有
地址: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火炬广场北街一号88038威尼斯 邮编:102209
京ICP备2021014034号-2
Baidu
sogou